中国美术学院

CHINA ACADEMY OF ART

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

官方网站

考级动态

艺无止境 不断前进

来源:考级中心 日期:2017-06-06

陈安纲,1958年生于杭州,号抱月楼主 

  陈安纲,1958年生于杭州,号抱月楼主

无题 33cm×33cm

  无题 33cm×33cm

  雪梅 66cm×75cm 

  雪梅 66cm×75cm 

  人物名片

  陈安纲,1958年生于杭州,号抱月楼主。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执行院长。1982年首次在杭州举办个展。1990年在日本东京彩色水墨画中心举办个展,历年来,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国内各地多次举办个展。

  如今,能够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已是值得学子们自豪的经历,而陈安纲却在三十年前成了美院国画、书法双料学生。三十年后,继承浙派花鸟画传统的陈安纲,开始了创新的新征程。

  书法绘画 并驾齐驱

  陈安纲自幼喜欢写写画画,七八岁时,就来到少年宫学习书法。当时的少年宫师资可谓非同一般,著名书法家朱关田成了陈安纲的启蒙老师。同时,他在少年宫兼学素描,早早地开始了造型的训练。

  就这样,陈安纲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学艺的道路。1958年,他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的花鸟画专业,在陆抑非、徐家昌的指导下系统的学习国画,接受了传统的“浙派”花鸟画学习。名师指点加上勤学苦练,陈安纲的传统功底十分扎实。他说:“我们处于一个幸运的时代,可以看到许多前人大师的优秀作品。我一直在关注、研究,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浙派的画家的风格,都比较文雅,我也抓住浙派的主线,做到高雅、不俗气。”

  1988年,从美院毕业的陈安纲进入杭州画院。出人意料的是,几年以后的他,又成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本科生。对于大多数当代画家来说,书法更多地作为一种画面辅助构成而存在,通常不会像书法家们那样严谨而重法度。陈安纲的书法却有着书法家那般的古典风韵,这也多亏了他自幼学习书法,并一直心摹手追的勤奋精神(求学时期的陈安纲,每天要临摹三通《兰亭序》)。

  于是,陈安纲就跟随刘江、陈振濂等老师开始了书法、篆刻的专业学习。他说:“这一路走来,在美院的专业学习对我帮助极大,我至今还坚持国画和书法并驾齐驱”。

  抱月乘兴 率意写意

  陈安纲说:“对于画家来说,书法很重要,正所谓‘书画同源’。我比较注重书法和绘画之间的相互借鉴。比如传统的花鸟,尤其是写意花鸟,就非常讲究用笔。线条的质感、对物体的表现,都依赖于书法的功底。因此,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画了四十多年的花鸟画的陈安纲,对此情有独钟,认为“花鸟画比较适合我”。他自号“抱月楼主”,“花鸟画往往画的都是比较近距离的小景物,但画家要表现出大的气象。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宏观一些,所以就自号‘抱月’”。

  在题材上,他对傲霜斗雪的梅花和富丽大气的牡丹最为熟稔。这或许与陈安纲对书画大师吴昌硕的仰慕有关:“我对吴昌硕别有会心,每年都会去超山写梅、观梅”。吴昌硕绘画的大气磅礴对陈安纲有深刻的启发,他一直追求着大师的那种大气和宏观。

  在创作时,常常画大写意的陈安纲认为把理性跟率性相结合:“在下笔之前,要有理性的思考、安排,但真正开始以后就会率性地,忘我地去表现,稍一拘束就画不好。这就要靠平时的功力来支撑,才能轻松地体现内心。”因此,陈安纲偶尔还会在大写意花鸟之外画画小写意的山水,借以收心,细细地磨炼自己的笔墨。

  不断求变 努力出新

  近年来,一直浸淫于传统的花鸟画的陈安纲,也在努力求变,积极尝试新的画法。

  早在求学期间,陈安纲就曾受到当时引起轰动“85新空间画展”的极大震动。由谷文达、陈向迅等学院前辈发动的“实验水墨”运动,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中探寻水墨画的创生之途,让陈安纲产生了新的思考,确立了不断求变的思想。

  “艺术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地变;艺术家要不断出新。要往前走,变得成熟。首先要有不断更新的思路,提升自己的艺术观念。再在原有技法功底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技法。”

  因此,有着素描、色彩、油画的陈安纲,希望拉开与其他人的距离,尝试一些中西结合。相较于传统的浙派花鸟画,陈安纲的新作显得构图饱满、色彩浓烈、用笔刚健,常常像油画一样有底色背景,既有传统笔墨的趣味,又有特殊的装饰意味和蓬勃的生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绘画也必须具有时代性。”他还将自然界的景物进行艺术加工,比如把梅花的枝干虚化,夸张花朵,产生了新的视觉效果。

  陈安纲对这种探索抱有很大的热情,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冲劲。“出新的难度很大,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但真正的艺术是靠自己发展前进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