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

CHINA ACADEMY OF ART

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

官方网站

考级动态

中国美院、浙江传媒学院双双创出艺考报名新纪录

来源:考级中心 日期:2017-03-01

艺考生步入中国美院考场。

    艺考生步入中国美院考场。

 

  2017年02月07日,中国美术学院艺考第一天,晨霭未散,象山校区北门前就已排满了考生。官方数据显示,为期4天的2017年中国美院本科招生校考,全国6.5万余人次报考,仅杭州考点就有4.4万人次,创下单考点报考人次近10年之最。录取比例达40比1,其中图像与媒体艺术类招录比例更是超过50比1。

  6天以后的2月13日,同样的场景在浙江传媒学院重现。全国9.8万余人次报考,杭州考点报名人数2.5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最热门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报考人数达1.5万余,报录比约150比1,真正是“百里挑一”。

  艺考一年火似一年,与浙江乃至全国文化产业欣欣向荣不无关系。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八大万亿产业”,文化产业跻身“万亿产业俱乐部”。这是浙江文化产业的雄心: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文化产业总产出达1.6万亿元。

  与万亿产业相伴而生的,是看得见的行业前景,这是文化艺术从业者的机会,也是这些义无反顾奔向考场的考生们值得期待的未来。

艺考大军 频现学霸

  和其他参加美院校考的考生不同,林子慧已经一条腿跨入了中国美院——不久前,她参加了美院的三位一体考试并顺利通过。

  林子慧是杭二中滨江校区高三学生。老师说,她属于学霸级别,文化课成绩可以轻松考上重点大学。原本这个时候,她可以向北大清华浙大这样的顶级名校发起冲刺。

  “你学艺术,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够好吗?”曾几何时,旁人这个不经意的问题总会让艺考生们倍感尴尬。在人们印象里,通过艺考上大学,似乎成了一些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曲线救国”的首选方案。现在,这一印象已在悄然改变。

  多年的招生经历也让中国美院招办主任李都金意识到,“文化课成绩差才学艺术”这一逻辑正在日渐“垮塌”。以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报考中国美院的学生,来自重点高中的生源比去年增加了10%以上;在今年早前进行的中国美院三位一体考试中,这一特征更加明显,重高考生较往年增加20%。

  “学霸越来越多,学生素质越来越好,文化课成绩越来越高,这一趋势在近几年特别明显。”李都金说,前几年,中国美院文化课录取平均分是320分,后来是420分、470分,“现在,建筑系文化课平均分已经超过500分!但专业的竞争并没有因为文化课分数的提高而降低。”

  一个有力证据是,来自重点高中的生源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杭二中等一批重点高中考到美院的只有一两个人,今年已经增加到了五六人,有些文化课成绩达到600分以上的学生都报考了中国美院。”李都金说。

  记者连续采访中国美院、浙江传媒学院时还发现,深刻的变化来自于学生的观念,他们真正将艺术当作爱好,而非进入大学的捷径。

  林子慧倾心艺术,源于一本《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的这本书被称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艺术入门经典”。“就好像有人突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林子慧说,虽然高三课业繁忙,她仍然挤出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美院有艺术理论专业,我觉得应该去试一下。”随后,她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中国美院三位一体考试。

  “艺考并不是‘差生’的捷径,也可以是‘学霸’的主动选择。”来自杭州第十四中学的俞同学,一心想考取浙江传媒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当我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时,我就朝着这个目标走。”

  不仅如此,学霸们系统学习艺术也成为一种趋势。美院艺考前,在转塘边的画室里,记者遇到了大年初二就钻进画室的杭二中高一女生毕钰。去年6月,她以清泰实验中学第三名的高分成绩考入了杭二中。之所以选择在高一就踏上艺术路,毕钰的想法是:“世上没有什么速成的事,尤其是画画,需要时间的积淀。”

文化产业 价值回归

  艺考一年比一年火,特别是“学霸”们主动报考艺校,让业内人士既欣喜又惊讶。他们认为,这一趋势折射出全社会对艺术、文化行业认知的深刻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更反映了普及性艺术教育,已渐渐去除了昔日“只重视艺术技巧”的弊端,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位业内人士曾分析说,画画好的孩子,“百分百勤奋,九成头脑好,七成气质好、三观正,从没见过学习烂成一锅粥的绘画大神。”这很容易达成共识:有能力把画学好的人,至少头脑、方法、习惯、态度是过关的,文化课绝不会差到哪里去;毫无疑问,在具备同等艺术技能水平的学生中,文化课底子厚的学生更有发展潜力。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首先让公众越来越正视文化艺术的价值。随着国内相关产业链发展升级,一些新的岗位需求正在涌现,这些新岗位对艺术人才专业素质之外的文化素质要求日渐提高,这种需求已经反映到高校的招生过程中。

  中国美院的招生录取就是一个例证。李都金说,中国美院的招录规则是以文化课分数来排名,这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优势明显,“用更直白的话说,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只要花一部分时间认真学习绘画,说不定专业分就很不错了,加上文化课的优势,录取概率非常高。”

  随着国内艺术相关产业链发展升级,对艺术人才的文化素质要求日渐提高。以电影产业为例,近年来,国内电影产业持续繁荣,与此相关的院线管理、数字电影技术等专业技术岗位人才需求高速增长。除播音主持、表演等台前工作外,近些年编导、数字媒体等幕后工作也深受考生青睐。在传媒学院艺考现场,一位考生激动地说:“虽然竞争很激烈,但我觉得幕后工作大有作为!”

  李都金切身感受到了这些变化。“某位以前从来不会主动联系我的中学校长,今年主动给我打电话,他意识到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开始有意引导学生往一些特色化方向发展,美术是一个方面,音乐、体育也会有。”

  公众对艺术教育观念的改变,同样潜移默化地推动着这一趋势的形成。在杭州不少重点高中,艺术特色教育已卓有成效,现在则是把这部分与大学教育、就业联系起来。去年,李都金受邀参加学军中学的一次活动,和家长们聊天时发现,“他们觉得孩子以前美术功底很好,当时觉得考美院太可惜,但现在这种观念正在改变,特别是一些观念更开放、认知度稍高的家长。”

  “更多家长、教师对学生个人兴趣越来越重视,加上全社会对艺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艺术专业在就业及创业等方面的优势也逐渐凸显,优秀学生主动选择报考艺术类院校,也就顺理成章了。”李都金说。

文化雄心 期待新人

  数据显示,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6.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90亿元,年均增长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88%提高到2015年的5.81%,文化产业已成为浙江省支柱性产业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4位。据测算,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8%以上,文化产业总产出将达1.6万亿元。

  伴随着高速发展,文化产业也正在遭遇前进的瓶颈——人才短缺。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游戏人才缺口高达数十万,影视产业存在至少20万的人才缺口,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十分缺乏。

  “发展比较早,企业基础比较好,大企业比较多,这是浙江文化产业的特点。”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综合处处长潘毅刚说,之所以把文化产业当作万亿产业来打造,是因为文化产业是新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等有很多的交叉。

  杭州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创产业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59.38万人,增长4.5%。其中企业36.09万人,非企业23.29万人,分别增长5.6%和3%。不难看出,文化产业的快速兴起,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其中。

  就业形势良好,也更直接拉动了艺考招生。比如今年,中国美术学院图像与媒体艺术类的招考特别热门,录取比例达到50比1。其火爆原因,背后就是巨大的社会需求。

  “杭州是动漫之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是摆在眼前的就业机会;另外,这一代年轻人都是看动漫长大的,或多或少都临摹过插漫画。”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告诉记者,图媒类包含动画专业、插漫画专业、网游专业、影视广告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录音专业,还有戏剧电影美术设计、影视摄影专业,这些专业都有着很大的社会前景。

  去年12月初,浙江传媒学院举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招聘会,吸引了全国各地722家用人单位前来设位,1.2万余个文创岗位虚位以待,全国70多所高校的万余名毕业生前来应聘,无论是用人单位数量,还是应聘学生数都创下了浙江传媒学院的历史新高。据统计,这次招聘会期间,用人单位共收到2.5万余份简历,4500余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和实习意向。

  这些带着专业技术走出校门的学生,往往还没走出校门就被一抢而空。一位中国美院雕塑专业的毕业生告诉记者,她曾经以为自己只能在设计公司、建筑院等传统行业就职,没想到把简历发到网上,收到了不少新媒体、自媒体的邀约,原因是当下新媒体竞争激烈,需要有懂艺术的专业人才,设计更多博眼球的东西。

  文化产业的刚需,让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去年年底,在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四届中国影视产业推介会开幕式上,一所崭新的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正式启动。

  2015年3月,华策影视集团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浙江传媒学院、桐乡市政府签约,携手共建“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成为全国“混合所有制”本科教育改革的首家试点单位,并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在中国影视专业人才稀缺的情况下,华策电影学院的启动是一次突破性尝试。未来,华策电影学院将立足于“国际化、高端化、项目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整合互联网新媒体资源,探索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采取“2+2”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两年课堂学习、两年岗位实践,着力培养应用型高端影视专业人才。

  华策影视集团总裁赵依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培养人才是产业2.0发展的根本之举,有了新人才,才会进一步推动新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国际和国内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需要各个创作主体未来在个性化、大师化、专业化等各方面涌现出更多的人才。

  无独有偶,强强联合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与华策影视集团,双方在“视觉”二字上大做文章,共建“影视创新实验室”,培养当下稀缺的VR人才。

  虚拟现实浪潮逐渐席卷全球和整个资本圈,但目前国内VR人才培养几乎空白。赵依芳认为,与中国美院共做“视觉”文章,不仅将引领中国虚拟现实内容的创作实践,也填补了搭建VR生态所亟须的人才培养环节。同时,中国美术学院与华策影视集团正共建影视艺术旅游基地等。

  承载着“万亿产业”的文化快车已经出发。

  这些看得见的行业前景,对于那些义无反顾地奔向考场的考生而言,都是值得期待的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背着画板、穿着西服走进考场的艺考生们,将成为浙江“万亿产业”的核心力量。

  浙江的文化雄心,期待更多的新鲜血液。作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在分担社会就业难题的同时,也正在为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储备更多人才,迎接新一轮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