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

CHINA ACADEMY OF ART

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

官方网站

考级动态

回望林风眠的“清寂鹜影”

来源:考级中心 日期:2017-02-27

秋鹭(国画) 49×69.5厘米 1975年 林风眠 上海中国画院藏

秋鹭(国画) 49×69.5厘米 1975年 林风眠 上海中国画院藏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中华艺术宫、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清寂鹜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展览汇聚了林风眠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精品36件,涵盖了林风眠具有代表性的静物、花卉、仕女、禽鸟、风景作品。展品大都源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中华艺术宫的收藏,北京画院收藏的两件作品也在展览中首次呈现。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画家。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作为中西融合派的代表,以引人瞩目的话语诉求和创作成就充实了20世纪绘画史,而且因为他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富于意味的应对方式,集中而鲜明地承载着20世纪绘画史所特有的文化语境。作为艺术家,他将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民间艺术精华相结合,有着独特的成就;作为教育家,他先后培养了如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席德进、王式廓、罗工柳等一大批著名的美术家,其贡献有目共睹。他不仅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还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一件藏品

  勾起与齐白石的一段往事

  此次特别展出林风眠赠予齐白石的《鸡图》(北京画院藏),是齐白石的收藏品中的一件精品,也是该作品的首次展出。画上以浅淡的墨线,潇洒流畅地画出三只白羽鸡,鸡冠如红宝石般闪烁其间。笔墨简括、清新,看得出有借鉴民间瓷绘的成分。款署“齐白石先生正画,后学林风眠,西湖一九三一春”。钤印:“林风眠一九三一(画印款)”。应是离京后,任教于杭州国立艺术学院以后的作品,同类题材的样式不见于林风眠后来的作品,但画风则是一脉相承的。

  1925年冬季,林风眠留学归来,1926年02月被任命为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成为20世纪中国高等艺术学府中最为年轻的校长。1927年,他聘请齐白石到艺专任教,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传》(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中详细记录了此段往事:

  “民国十六年(丁卯,一九二七年)我六十五岁。北京有所专教作画和雕塑的学堂,是国立的,名称是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林风眠请我去教中国画。我自认是乡巴佬出身,到洋学堂去教习一定不容易搞好的。起初,我竭力推辞,不敢答允,林校长和其他朋友再三劝驾,无可奈何,只好答允去了,心中多少有些别扭,想不到校长和同事们都很看得起我,有一个法国籍的教师,名叫克利多(又译克罗多),还对我说过,他到东方以后,接触的画家不计其数,无论中国、日本、印度、南洋,画得使他满意的,我是头一个。他把我恭维得了不得,我真是受宠若惊了。学生们也都佩服我,逢到我上课,都是很专心地听我讲,看我画,一点没有洋学堂的学生动不动就闹脾气的怪事,我也就很高兴地教下去了。”

  这段往事迄今90年整,适逢此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也无疑留给观众某种回忆与遐想。

  融合之路

  盛年时期的精品荟萃

  20世纪中国美术界曾经出现了岭南画派、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各具特色的“融合主义”思想和实践。他们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中西融合是中国艺术融入世界的最佳出路和必然趋势。从1938年至1977年,辞去国立杭州艺专校长职务的林风眠一直做着寂寞的艺术探索。他倾向于将从浪漫主义到立体主义的西方艺术风格与以汉唐艺术为主的中国早期传统和民间艺术相结合,以实践“调和中西艺术”的理想。展出的风景、仕女、禽鸟、花卉、静物等不同题材的作品也大都是这个时期所作。

  林风眠的风景画,不仅限于西湖和秋林,还有描绘松林、山村、农舍、溪流、海浪等题材。他的《山乡》创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以墨色层层渲染、以水性颜料融入浓墨,横涂竖抹,以单纯简洁的造型传情,引人进入清新、恬淡、优美而深邃的意境。这与他汲取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将民间艺术的情趣注入绘画,带来清新而鲜活的生命力。

  他笔下的仕女,多取自宋瓷划花流畅圆润弧线所勾建的形象,《琵琶仕女》是此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着色浅青或淡蓝的底上,结构线采用湿笔蘸白粉抹刷,在清浅的色泽中获得一种素淡而半透明的效果,仕女衣裳罗裙的飘逸光滑感和含蓄雅姿的体态,仿佛有着唐宋瓷器素净釉色的高雅清丽。整体画面构成上,以中国写意之长补结构之简,在简约、明快、素雅、轻逸的色调里,传达出琴女闺室的悠情乐韵,视觉形象中增添了一份听觉幻想。

  他作品中的雀鸟姿态相似,并没有对眼、爪、羽、翅的细致描绘,只有头部向左右略有区别。作品主体的形、态、色等方面的相似性,为画面带来了秩序感和节奏感,在多样统一中呈现出单纯、明朗、突出的艺术风格。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寒鸦》和《猫头鹰》,作品通过黑白的对比,营造出沉郁孤寂的意境,却又不一味的消沉或顾影自怜,仿佛在感伤中又蕴涵着勃发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希望。

  这时期林风眠绘画中考虑最多的是形式,画法的中西融合,进行多方面的实验并将他们完美地体现。他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倾向于中国民间艺术中极富营养的砖雕、磁画、漆画、皮影戏等元素,以大量的艺术实践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来解答20世纪以来复杂而多变的艺术课题。

  林风眠的独特艺术世界代表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中西融合的可能,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增添了许多光彩,也为我们新世纪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些许启示。林风眠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大师,也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一位艺术巨匠。

返回